-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一切问题的根本无非是身心问题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安心先得调身 一切问题的根本,无非是人的身心问题。 我常说,身心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现在,不少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关于养生保健的资讯、方
安心先得调身
一切问题的根本,无非是人的身心问题。
我常说,身心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现在,不少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关于养生保健的资讯、方法、机构层出不穷。我们也一直在关注,希望找到一套简单易行的调身之道,为大家的生活、工作、修行打好基础。
佛法的重点是修心,从对心的认识、调整,到最终明心见性,究竟解除人生的痛苦烦恼。但我们在世间所做的一切,都要依托这个色身,所谓借假修真。
关于这一点,不少学佛者存在误区,觉得身体是个臭皮囊而已,不必理会。当然,不执著是对的,但不执著不等于不管它,更不等于任意使用而不保养。
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总被这里那里的不舒服或病痛所困,其实是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干扰。这样的话,最后往往带来两个结局,或是病得无法修行,或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痛苦而对身体格外执著。这些都是我们要避免的。
佛教的修行,尤其是禅修,也讲究调身、调息,以此作为调心的前行。如果身体这部分过不了关,禅修时坐立不安,是很难把心调到位的。怎么调身?首先要认识这个身体,认识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关于这个问题,中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医是把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修复,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局部问题。同时,注重调动身体本身的康复功能,这和修行也有相通之处。
总之,安心先得调身,调身更不能忘了安心。
终有一天,它比明天来得更快
通常,我们是将临终助念作为利他的慈善行。事实上,它和三级修学也有着密切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生起并强化念死之心。
在《道次第》中,念死既是重要的前行,也是不可或缺的正行。从下士道的对三宝生起皈依求救之心,到中士道的生起出离轮回之心,再到上士道的断除我执,发愿利他,可以说,念死贯穿着整个菩提道的修行。
但我们平时的念死往往停留在理论上:死亡是一定的,死期是不定的,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道理似乎都知道,但真能提起念死之心吗?其实并不容易。我们明知道人必有一死,可除了拿来说一说,未必有多少感觉,更难生起紧迫感。
而参与临终关怀和助念,需要零距离地直面死亡,这种冲击是实实在在的,是在活生生地为我们诠释法义,提醒我们:这一刻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西藏帕绷喀大师有一首《心匙》,是关于如何念死的长诗,也是对如何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修的详细引导。我在讲解《道次第》时特别引用过,希望大家经常念一念,会是一记当头棒喝。
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还有明天,而且是明日复明日,所以会在学佛的同时,用更多的时间忆念五欲六尘,追逐镜花水月。但终有一天,死亡比明天来得更快——突然间,就必须马上走了——这时该怎么办?我们准备好了吗?这辈子努力追求的一切,哪一样可以带走?
如果能够真切地提起念死之心,我们自然会精进修行,自然会把三宝作为惟一的依怙。因为在那一刻,亲人、事业、财富,没有什么是抓得住的,也没有什么能帮得上的。
深信业果
深信业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内容,其中包括见和行两方面。见就是缘起因果,行就是止恶行善。
所谓见,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什么是生命延续的规律?什么是世界形成的规律?世界和我们又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佛法的解释就是缘起、因果。说到因果,很多人往往关注外在因果,比如做了什么事,感得什么结果。事实上,因果同样离不开我们的心。
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其中的精神系统,是由观念和心态组成的。而这些观念、心态又和自身认识有关,和日常积累有关。我们做每一件事,在客观上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形成的种子却会储藏在我们内心,继续产生作用。
当某个种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众多种子中成为主导,抢占心灵频道。其结果,又会使这一种子继续膨胀,继续壮大。任其发展的话,贪婪者会越来越贪婪,暴躁者会越来越暴躁。若想改变这种发展势头,使生命沿着既定轨道前行,必须从观念进行扭转。
从佛教来看,生命是无我的,哪种情绪或观念都不能代表我。我们现在的很多能力、习惯,都是儿时没有的,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这些习惯并非固定不变的,我们昨天感兴趣的东西,今天未必还有兴趣。今天不感兴趣的,未来又可能产生兴趣。这些变化也和我们的观念有关,和生命的内在需求有关。
文章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网址: http://www.ysbjznzz.cn/qikandaodu/2020/101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