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方式和节奏也都随之改变。尤其网络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空调、
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方式和节奏也都随之改变。尤其网络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空调、汽车等消费品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这虽然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度舒适与便捷,但是给人们的颈椎健康管理带来严重的挑战与威胁。工作压力日益繁重,长期伏案工作学习,人们很少有意识有规律地进行运动,颈椎病已出现在各行各业的群体中。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为3.8%~17.6%[1-2],均呈逐年升高和年轻化趋势[3]。颈椎疾患无疑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加复杂、严重的挑战。除了传统行业,新型职业群体(如快递员、电商主播、在线办公人员等)已经成为颈椎病发病高风险人群。无论对于哪种职业群体而言,职业相关性颈椎病重在预防。因此,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意义重大。
根据数据显示,肩颈部疼痛已经成为全身第二大疼痛,占比为28.39%[4]。本文结合我国已经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5]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6]中”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专项的相关要求,从颈椎病的定义、患病分型、发病机制、发病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的相关建议与指导。
1 颈椎病概况
1.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7](如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导致周围软组织和椎体受力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8]。
1.2 颈椎病的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和其他型颈椎病[9]。
1.3 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症状
1.3.1 颈型颈椎病症状 该类型颈椎病为轻型颈椎病,常有颈部酸胀和压痛点,主要由于颈椎曲度变直,肌肉劳损引起的枕部、颈部、肩部等异常感觉。
1.3.2 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 该类颈椎病主要为颈脊神经受到压迫所导致的,具有典型的手臂麻木、疼痛等神经根症状,该类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1.3.3 脊髓型颈椎病症状 该类型颈椎病主要由颈脊髓受压迫、损害所引起的,以四肢运动受阻、感觉及反射异常为主,检查结果伴有明确的脊髓受到压迫的影像。
1.3.4 其他型颈椎病症状 该分型中包含既往分型中的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间盘退变引起,常出现眩晕、耳鸣、手部麻木、心动过速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节段间不稳或病变。
2 颈椎病的易感群体和相关致病影响因素的分析
2.1 颈椎病的易感人群 ①从年龄的角度来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中45~60岁群体多长期伏案久坐、睡眠不足、过于肥胖、枕头过高是极易出现颈椎病的危险群体。但是近年来发病群体年龄结构日趋年轻化。②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头颈经常朝向某个固定方向转动或者需要长时间伏案办公(学习)的职业群体容易患有颈椎类疾病。这类职业主要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IT行业人员、司机群体、医生护士群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物流配送群体等。这些职业人群长期低头伏案使颈背部肌肉韧带处于被牵张状态而产生组织劳损,椎间盘所受压力负荷增大。③从睡姿习惯来看,不良睡姿持续时间较长或使用不当的枕具(枕头过高、过低、或者枕的部位不适当)人群均易患有颈椎病。这一习惯不但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增加颈部肌肉的负担造成颈部骨骼变形,如若不能及时正确地予以调整,极易造成颈椎旁软组织和椎体受力失衡,所受张力大的一侧易疲劳而引起颈后部肌肉张力及弹性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劳损[10]。④从病史角度来看,患有颈椎先天性畸形者或头颈部外伤史、慢性颈椎损失的人群极易发生颈椎病。
2.2 影响因素分析 颈椎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颈椎病的患病率在不断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导致颈椎病患者年轻化和现在的生活工作结构不无关系。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压力、锻炼程度等对颈椎病的发病有着重要影响。
2.2.1 生理因素 颈椎部位的骨骼会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老化、退变和增生,这属于生物体自然的生理性的退行性改变。脊柱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1],37%的颈部疼痛至少持续12个月,5%颈部患者因为疼痛而丧失部分功能,26%颈部疼痛患者1年内复发[3]。但是适度的锻炼,合理并正确的预防与保健,可抑制或减缓颈椎的退行性病变,有效地减弱颈椎病患者的病痛。
文章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网址: http://www.ysbjznzz.cn/qikandaodu/2021/0708/926.html
上一篇: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母猪围产期科学饲养与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