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 ·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06/28]
端午将至多湿热 养生保健有窍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端午将至多湿热 养生保健有窍门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陈彩霞 端午将至,广州天气闷热潮湿,人们经常感到头脑不清、精神疲倦、懒散。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
原标题:端午将至多湿热 养生保健有窍门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陈彩霞
端午将至,广州天气闷热潮湿,人们经常感到头脑不清、精神疲倦、懒散。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湿、热均为致病之邪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杨湘薇副主任护师提醒,此时养生保健需健脾、和胃、祛湿。
多喝温开水
夏天天气炎热, 出汗多,水分会大量流失,造成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血液总量减少,变得黏稠、流动不畅,应养成良好的主动喝水习惯。
成人每日喝水量要保持在2000~3000ml, 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群则应更多补水。每次喝水量约200~300ml,但是不宜一次饮水过多。
喝水最佳时间:两餐之间、清晨醒后及睡前半小时,不要等到口渴心烦或乏力头疼的时候才喝水,这种现象说明机体细胞已经快脱水, 到了中暑的边缘。
以温开水最佳,夏季虽热,但不宜过喜冷饮,容易伤脾胃助湿,引发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加之风湿病患者长期服药治疗,药物亦对胃肠道有损害,此时更应注意顾护脾胃,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饮食清淡,以健脾和胃祛湿为宜
夏季,脾易被湿困。中医认为,湿属于阴邪,而脾喜燥恶湿,脾胃在这时候很容易受伤,脾胃不能运化水湿,积聚于肢体关节,故有四肢肿胀、关节积液;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故有腹部胀满不适、舌苔厚腻;脾胃不能濡养气血,故有肢体麻木、头晕目眩。因此芒种时节,特别是风湿病患者要顾护脾胃,以益气养血濡养四肢筋骨。
饮食清淡少煎炸,避免生冷、滋腻、辛辣的食物。烹饪方式尽量以蒸、煮、炖、汆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研究表明蔬菜中所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植物化合物、维生素C等, 是减轻关节炎的关键成分。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避免其产生的物质抑制人体淋巴细胞功能,易引发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等问题。
健脾和胃祛湿的食物:淮山、莲子、芡实、五指毛桃、白扁豆、大枣等。食疗方:大枣莲子羹、南瓜小米粥、五指毛桃排骨汤。
健脾化湿饮:淮山10g,芡实10g,白扁豆10g,生山楂10g。凉水浸泡30分钟,煮30分钟,代茶饮,能健脾化湿,消食和胃。
穴位按摩可保健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距离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中指)。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微微施力踮起脚尖,小腿后面肌肉浮起的尾端。
每天可揉按足三里穴、承山穴,每次每个穴位揉按200~300次,每日3次。可强壮脾胃,舒筋利湿。
避风寒防疾病复发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人们习惯穿短裤短裙、洗冷水澡、在运动或者出汗后喜欢对着空调风扇直吹,且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这就容易导致风寒入侵人体,关节受凉,可引起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使关节炎的症状加重。因此风湿病患者在此时也要注意保暖,勿因贪图凉爽,而诱发病情。
6月,省疾控中心提醒 重点防控9种疾病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粤疾控
6月,盛夏来临,广州开始进入台风季节,阵发性降水和高温炎热天气会交替出现。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坑洼的积水也会加速蚊虫的孳生。在此,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大众要特别提防9种疾病:新冠肺炎、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流感、登革热、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水痘、食源性疾病。
在预防传染性疾病上,疾控专家提醒大众要做好防疫四件套:1、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2、戴口罩:特别是在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3、勤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4、少聚集: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拥挤处玩耍,如室内儿童游乐场等。
目前广东省已进入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加上台风的影响,阵发性降水和高温炎热天气会交替出现,细菌容易滋生繁殖,要特别注意微生物,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食物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
由于处于雨季,温暖潮湿的天气容易导致毒蘑菇大量生长,且端午小长假人们外出踏青活动增多,野蘑菇误食中毒的风险增大。不随意采摘野蘑菇:千万不要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值得注意的是,端午假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政府呼吁市民游客共同防疫,倡导市民“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穗,暂不外出旅游,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文章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网址: http://www.ysbjznzz.cn/zonghexinwen/2021/0611/896.html
养生保健指南投稿 | 养生保健指南编辑部| 养生保健指南版面费 | 养生保健指南论文发表 | 养生保健指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